(通讯员:李慷)2022年12月1日下午14:30,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戚涛为金沙8888js官方的师生做了题为《疏远的亲近感--美国主流文学中的现代怀旧共同体建构(1830-1930)》的讲座。讲座由金沙8888js官方杨红燕副院长主持,近200位校内外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参加了讲座。
杨红燕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戚涛教授。戚教授主要从事美国19世纪文学、怀旧文学、认知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主持“美国文学现代怀旧思潮的历史维度(1830-1950)”等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两项。在《外国文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兼任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戚涛教授在讲座中首先指出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怀旧是归属感的补偿机制,是一种居于现代世界核心位置的情感。进而以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为例,展现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竞争性自治原则,所造成的缺乏社会联系、难寻归属感等社会问题,在此氛围下,乡愁成为了19世纪美国普遍而高涨的社会情绪。
在此基础上,戚教授提出研究目标,即美国式现代怀旧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模式。传统怀旧的怀旧形式,如“过去的好时光”、“故乡”、“永恒的爱情与友情”等三大经典模式在现代美国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因此有必要借助全新的怀旧理论,探讨美国作家们建构了哪些新型温馨纽带,来承载现代社会日渐稀薄的归属感。以此为出发点,戚教授接下来以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分析了美国文学中现代怀旧共同体的三大经典形式:分离型恋情、漂泊型友情、松散型志趣共同体。。
戚教授总结指出,现代性导致传统共同体式微,而美国独特的个人主义文化加重了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由此造成的归属感危机,促使许多美国作家在远离现实的时空中找寻象征性的精神家园。在此过程中,主流的竞争性自治范式迫使他们规避传统的怀旧形式,转而建构以朦胧的共情和抽象的价值认同为载体的现代怀旧模式。此类怀旧模式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的重复再生产,说明它们高度适应现代美国社会,也令怀旧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母题。
外院李慷老师在戚涛教授讲座后做了点评,他指出戚涛教授借助跨学科的怀旧共同体理论探讨文学作品非常有启发意义,展示了一条解读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影视作品的全新路径。戚教授还回答了参加讲座的校内外师生提出的有关怀旧和共同体的问题。讲座最后杨红燕副院长代表外院师生对戚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